智推网

苏小明:因《军港之夜》爆红后出国留学,结婚生子,如今怎样了?

2022-06-24 14:27:35

智慧课堂 https://m.uy188.com

文/Di

1980年9月23日,应广大听众的要求,在北京体育馆举行的《新星音乐会》火爆开幕。

那个时候流行音乐还不是主流,甚至还不被大众接受。

苏小明,一颗燃起的新星,不仅能演唱流行歌曲,还将海军战营的部队情怀融入到歌曲中。

那场晚会,苏小明独特的唱腔和个性鲜明的表演方式,一首《军港之夜》,让她出尽了风头。

是的,她火了,一曲完毕场下全是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一举成名后,苏小明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红是非多是不变的真理,有人追捧就自然有人批判。

对于苏小明演唱的歌曲,一部分人言辞激烈,认为她的歌曲完全没有唱出革命的情怀,是一种亵渎。

“革命歌曲也不一定必须是进行曲,或者很强硬的风格嘛。对于革命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终于还是有人站出来平息风波——一位部队的将军特意解释了这首歌的创作理念。

而后,人们也开始接受这首后来成为海军经典代表曲目的歌曲《军港之夜》。

可作为演唱者的苏小明,在大红大紫的时候,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0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要说苏小明能将《军港之夜》演绎得如此动听,其实跟她自身的因素大有关系。

她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位声乐老师。

所以苏小明在父母的影响下,结合了家庭里的优点,性格刚强直率,对艺术的热爱相当执着。

还是孩童时,苏小明在唱歌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天赋,作为声乐老师的母亲又怎么会放任这么好的苗子不管呢。

在闲暇时,总是亲自带着苏小明练习唱歌,传授她声乐知识。

天赋加练习,好比锦上添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苏小明的独唱就是文艺汇演的拿手绝活。

参加得越多,她的胆量也练了出来,不管台下有多少观众都不会怯场,发挥极佳。

老师和亲友们都笃定苏小明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在演唱技艺的增长中,小女孩儿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18岁时,苏小明入伍参军了,并在母亲的建议下,加入了军政歌舞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进了部队后,苏小明把心思都放在了为人民慰问演出上,根本没有想过不久后的自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北京晚报举办的“新星音乐会”,是不少音乐人的摇篮。当时到场的除了像苏小明一样的新秀外,还有许多音乐圈的大制作人。

这场音乐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出有才能的歌手,而苏小明就是最大的那个宝藏。

《军港之夜》把她带到了名利中心,走红以后,媒体与粉丝蜂拥而至。连苏小明的家里都遭到了记者们的围堵。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晚会都给她发来了邀请函,制作人们也纷纷找上门希望能与她合作。

众星捧月的感觉很好,特别是在参加完春晚后。

苏小明使然成为了国内的大明星,专辑一张接着一张的发,歌曲风格多变,听众们非常喜欢。

因此奖杯也一座一座地拿回家。

人潮褪去后的孤寂,最是让人感到清醒。

成名来得太突然,经历了被人追捧后的苏小明在一场场的演出中逐渐涌现出疲惫感。

尽管自己发表了不少新曲,却再没有一首能达到《军港之夜》的效果。

所有的时间也都被采访和演出占据,根本没有机会再像以前那样好好地练练唱功……

很明显这些改变让苏小明感觉到不适,她开始从名利中清醒冷静起来。

艺术之路没有捷径,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歌唱家光是天赋远远不够。苏小明开始思考。

“我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是继续现在的生活,还是在意名气。

还是踏踏实实追寻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实至名归的歌唱家……”

那个时期,国内没有好的学习音乐的条件,所以不少喜欢潮流音乐和有音乐梦想的人都选择了去国外学习。

留学热潮正浓,苏小明的心里也有了答案——她向媒体和粉丝简单地做了一个说明后,就收拾好了行装孤身去往法国。

02、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苏小明出国的决定来得突然,国内不少人都感到很不解。

也许当时她自己也并没有考虑那么多,甚至自己一个人到国外后该怎么生活,将来回到国内还能不能有现在的好机会……

这些她都来不及设想,但去了法国苏小明确实过了一段很艰辛的日子。

第一个面对的问题,就是语言。

苏小明连英语都说不流利,法语更不用提,所以刚到法国后她没有如愿地进入音乐学院。只能先去语言类学校学习。

国外物价不菲,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能够在法国扎根,苏小明和几个同学合伙开了一个小小的杂货铺,主要是卖一些常用的日用品。

生意说不上好,不过能赚一笔是一笔,她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轮流来杂货铺守着。

生活的重担和学习的压力,剥削了时间,那个时候的苏小明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艰难的日子里,幸好有梦想的力量支撑着前行。

因为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即使过得清苦,但苏小明也感觉到满足与幸福。

就这样,她在法国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后来也进入到音乐学院深造。

有机会的时候,苏小明也会出去参加演出,虽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但总算在往自己的计划前进着。

只是她没有想到,在异国他乡能遇上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和朋友们聚会时。

一个男人被苏小明乌黑靓丽的秀发吸引,随后在看到她的面容时,就更加沦陷其中。

这个法国男人显然被苏小明独特的东方魅力征服,听从内心的指引,他知道,绝不能错过如此美丽的姑娘。

浪漫是法国人的代名词。

为了追求苏小明,这位法国先生会在她的每一场演出中出现,为她加油助威,生活中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种种举动让身在异国他乡的苏小明倍感温暖,很快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1990年的夏天,苏小明和法国男友登记结婚,共赴婚姻的殿堂。

爱情没有国界,虽然两人生长的环境与接受的文化都不同,可两颗心却能紧紧地靠在一起。

幸福生活的滋养中,苏小明在法国的歌唱事业也有了起色,甚至让不少法国人知道了她当初在中国的盛名。

于是不少电视台向苏小明发来了邀约,她将中国的音乐输送给了外国友人,以音乐为桥梁展示了中国文化。

爱情事业平衡稳定,小夫妻的二人世界很快迎来了新生——混血女儿的到来,让他们的小家更加幸福。

03、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1995年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苏小明一家从法国搬到了北京。

回国后的她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十年的时间,很多东西早已改变,这一点她很清楚。对于曾经的辉煌岁月,已经释然。

“其实在我去法国时,就已经把自己归于人海。

这么多年来,以前的名气也好成就也好,也都已经归零了。现在的我,是一个新的定位。”

回国后,不少好友都找她一起吃饭,叙叙旧情。

其中还包括昔日的好闺蜜宋丹丹,当时宋丹丹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正值伤心难过的时候。

苏小明一直相陪,性格直爽的她还直接拉着宋丹丹去相亲,主动介绍更优秀的人给好闺蜜。

又一次和朋友吃饭,饭桌上姜文看到刚回国的苏小明眼前一亮,二话没说就推荐她去演戏,说有一个角色很适合她——《汉武大帝》中的馆陶公主。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出国进修音乐的苏小明在归来后,意外地进入了演艺圈。

尽管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苏小明的演技却并不比专业演员差。

不过,当阔别数年以演员身份出现在观众视野中时,流言和猜忌也如期而至。

昔日的歌后怎么突然回来开始拍戏了?

“肯定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只能回来了呗。”

“听说她在国外结婚了。是不是离婚了,所以才回来的……”

众说纷纭,但风向几乎都是偏向于不利的一方。

流言肆意,苏小明却并没有去理会,多年来也没有做出一句回应。

和家人安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丈夫也不会干涉她的事业。

苏小明是一个很拎得清的人,生活和工作有明确的界限。

“这一辈子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设定一个很大的目标。

有时候过大的目标会成为一种折磨。而生活中的那些历练,好得不好的,也都会有结果。”

当初她为了遵从内心的选择,敢于放下一切去搏击风浪。

人到中年再想当演员,也甘于不断地去学习和进步。

如今,年逾六十依旧能给大家带来好的作品与角色。

虽然苏小明说自己的人生观念是一个只做平凡的人,但却一直在给大家创造惊喜。到现在,依旧能看到她的蜕变。

这样的胸怀与格局,是难得的,同时也是值得学习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智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