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推网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四五规划发布 科创板效应初现

2022-02-07 18:19:55

dtu设备 https://www.star-elink.com/product/list-88.html

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的具体目标。

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202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要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要达到26万亿元左右,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余额比重要达到5%,并集聚50家左右金融科技的龙头企业。

该《规划》还专门强调,“十四五”期间,科创板建设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科创板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引领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当天,上海地区板块指数上涨1.10%,个股表现抢眼,上海本地的国泰君安以涨幅9.62%领跑券商股,其后是东方证券的7.58%以及海通证券的4.49%。

上海本地券商股抢眼

在8月24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规划》的相关情况。

吴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基本建成基础上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开局起步期。立足新发展阶段,上海深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支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业国际影响力,为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对于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至关重要。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

其中,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6个具体目标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创新活力不断増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吴清还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将紧紧围绕《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支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受消息影响,8月24日,A股市场的上海本地股表现较好,万业企业(600641.SH)涨停、紫江企业(600210.SH)上涨8.99%;上海金融股方面,国泰君安(601211.SH)上涨9.62%,领跑当天券商板块;其后是东方证券(600958.SH)上涨7.58%,海通证券(600837.SH)上涨4.49%,以及ST安信(600816.SH)涨停。

科创板四大效应初步显现

在科创板两周年之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再次重申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

《规划》的主要任务措施包括“构建有力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其中,要充分发挥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把握科创板战略定位,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301家,IPO募资总额3753.2亿元,总市值约4.7万亿元。

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664家申报科创板企业预计总募资额超过8695亿元。

《规划》指出,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四大效应初步显现。一是上市包容效应,已有多家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和同股不同权企业挂牌上市;二是产业集聚效应,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品牌示范效应,科创板对龙头企业吸引力不断提高;四是科创成长效应,已上市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保持较高水平。

8月24日,科创板上市交易的股票329家,其中192家上涨,涨幅最大的是美迪西(688202.SH),以单日上涨15.36%报收724.24元,公司总市值达到449亿元。

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宏观环境来看,在“双碳”政策以及长期“去杠杆”周期下,利率中枢下移将带来较优的成长风格环境,科创板景气度长期仍将向好。

“科创板推出两年以来,使得整个投行业务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上海某国资券商投行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过去企业上市选择投行,最看重的是投行能否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审核,现在是看你能不能把不同的企业,包括未盈利的企业顺利卖出去或者卖好价格,这才是投行的核心竞争力。”

继续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科创板建设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科创板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引领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进一步提升科创板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坚守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完善科创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排,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二是着力把好科创板公司质量入口关。认真贯彻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压实发行人主体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充分发挥各方合力,严把上市企业质量入口关。

三是充分发挥科创板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快推动适应科创公司特点的制度创新,持续评估和优化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退市等基础性制度。

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上交所科创板共计申报664家,已上市336家,目前正常待审企业117家(其中,已受理5家,已问询108家,暂缓审议4家)。

时代财经了解到,近日,上交所拟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等规则,自即日起至9月5日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上交所表示,将做好相关反馈意见的收集评估和吸收采纳工作,及时修订完善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业务规则。下一步,继续做好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过程监管,促进博弈均衡,提高发行效率,更好实现科创板上市融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上海证监局将继续大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发挥监管执法的作用,促进和完善市场本身的机制作用,不但是重视企业的数量规模,更要关注发行上市企业的质量和结构。”8月24日,上海证监局局长程合红表示,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让资金的“好钢”用到刀刃上。“零容忍”惩治违法违规行为,让有限的资源流向科技创新最迫切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智推网版权所有